书屋吧

书屋吧>军事资料百科全书 > 第132章(第1页)

第132章(第1页)

&ldo;套话&rdo;(stereotype)是一种文化用来描述异域文化时反复使用的一系列词组与意象,它意味着一套固定的、似乎理所当然的看法,是该文化&ldo;理解&rdo;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&ldo;先入之见&rdo;或&ldo;先在的形象&rdo;,往往具有多语境性与延续性,可以普遍使用,诸如&ldo;夷狄之人、犬羊之性&rdo;之类。套话是一种原型,经久不衰,它可以消解或包容新知识,却不改变其基本结构。中国将之夷狄化的西方形象,具有某种原型意义,其中包含着对异域的幻想与价值,也包含着对中西关系的焦虑与期望,当然更多的还是对天朝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性表达。易鼐在批判中国人的这种文化偏见的包容性时指出:&ldo;中土之谈风俗者,于同洲各国,率鄙之曰四夷。或曰四裔,或曰异域,侈然以华夏自居。小者以藩属待之,大者以夷狄视之;夷狄而合乎中国,则进而中国之。斯义既昧,于己国之风俗,美者益夸大而张皇,劣者乃弥缝而掩盖。虽极陋甚弊者,亦举国习以为然。沉锢噗缚于其内,莫能冲破其藩篱。一语及他国之风俗较胜于己者,嫉之忌之,而不宣诸口。恶者则援之以为谭柄,且过当其实。近者海禁宏开,万方辐辏,无识者仍欲以其夷狄同洲各国之故技夷狄他洲也。&rdo;

&ldo;夷人&rdo;诡服异行、犬羊兽性,这些咬牙切齿的诅咒,在当时人们觉得自然而然,如今摘录出来的,却让人困惑吃惊。两次鸦片战争并没有在观念上将中国人打醒。这一阶段最让国人担忧或振奋的,不是海疆不靖,而是&ldo;发捻之乱&rdo;,即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。所谓&ldo;发捻之乱&rdo;平定之后,&ldo;洋夷&rdo;已从海疆之忧酿成心腹之患。朝廷士林感觉,如今&ldo;洋务&rdo;或&ldo;夷务&rdo;成了要务,非办不可了。鸦片战争以来,天朝一败再败,一辱再辱。本来西方人来,只是要贸易,而一场鸦片战争打下来,西方人不仅可以贸易,还额外获得一块&ldo;割地&rdo;。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签署了南京条约,本来西方人只想履行条约,不料清朝当局阳奉阴违,而且战事再起。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,西方人不仅可以自由出入贸易,还可以自由贩卖&ldo;洋药&rdo;,自由传播&ldo;洋教&rdo;,并且把&ldo;夷使&rdo;派到紫禁城下长住。过去中国人不肯平等对待西方,如今西方不肯平等对待中国;过去中国人蔑视西方人夷狄禽兽,如今西方人蔑视中国人野蛮或半野蛮。

办洋务必先知&ldo;夷情&rdo;。我朝海禁大开,怀柔远人,不能只图购船买炮之类细枝末节,还应当&ldo;知各国山川险要、风俗民情、君臣贤否……知某国何以兴,某国何以衰,知己知彼,洞见本原&rdo;。这是当时最识时务明事理的看法。几十年来,洋人于中国,已经无不周知;而中国于洋人却不甚了了。郭嵩焘出洋那年,朝廷里还闹过这样的笑话。军机处大员王文韶(曾做过湖南巡抚)将西班牙混同日本,因为文件中西班牙国名由西班牙语espania音译为&ldo;日斯巴尼亚&rdo;,王文韶一看就以为是日本,破口大骂倭寇,身边人提醒他,他还自以为是强词夺理,一个国家怎能有两个名字,谁又能保证不是日本人假冒讹诈?中国最有知识的官僚尚且如此孤陋寡闻,更不必说一般百姓了。

同治中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办&ldo;洋务&rdo;。朝廷相继派官员出洋,出洋者也在写游历见闻,但这些活动这些文字,究竟有多大影响,未必可知。同治年间朝野对洋人洋务的看法分为两派,一派为洋务派,主张办洋务通夷情,练兵制器,借法自强;另一派为保守派或清流派,主张断洋货、拒洋人、明夷夏之防,自强在人心不在器技。这两派对洋人洋务的态度虽迥然不同、水火不容,但内心深处的西方形象却差别不大。洋人不过夷狄,夷情狡狯,兵法诡秘,和约洋务不过是迫不得已。所谓&ldo;庚申必应和约,现在必应羁縻,将来必应决裂&rdo;,决裂才是最终目的。

办洋务是与敌周旋,通夷情是知悉敌情,有如此多的敌意,又如何认识西方?中国起先无意了解西方,后来有意了解西方却无诚意,而且更有甚者,无诚意而有敌意。了解西方,无诚意而有敌意,不仅妨碍了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与对自己的认识,而且始终妨碍着西方形象的&ldo;人化&rdo;。朝野间始终将西方当作敌人强盗,这一点与日本面对西方的诚意完全相反,于是,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,一败一成,效果也完全相反。

西方人在中国,摆不脱那番夷狄番鬼模样,天朝也始终迈不开真正变法自强的步子。郭嵩焘当年&ldo;极意夸饰&rdo;西方&ldo;法度严明、仁爱兼至、富强未艾,环海归心&rdo;,朝野清流恼羞成怒。中法战争已经发生,甲午战争即将到来,眼见洋务运动购船买炮的富国强兵计划失败了,去世前不久,郭嵩焘悲痛地说:&ldo;吾在伦敦,所见东西两洋交涉利害情形,辄先事言之……而一不见纳。距今十余年,使命重叠,西洋情事,士大夫亦稍能谙知,不似从前之全无知晓。而已先之机会不复可追,未来之事变且将日伏日积而不知其所穷竟,鄙人之引为疚心者多矣!&rdo;

朝野对西方无诚意有敌意,不仅使中国的西方知识固陋,也使中国的西方形象丑陋。知识与观念的不平衡是一回事,物质生活与文化观念的不平衡是另一回事。洋枪洋船曾使林则徐等大为震惊羡慕,徐继畲也曾盛赞英国&ldo;强而富&rdo;、法国&ldo;文采精丽&rdo;。洋务运动大量购买洋货,一时间洋纱、洋糖、洋靛、洋钉、洋药日渐深入普及中国,甚至在国内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物质生活上的崇洋时尚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国人对&ldo;洋夷&rdo;固有的轻蔑与丑化,还是难以改变。郭嵩焘到英国那年,《申报》(1877年12月12日)还发表文章《论华人痛诋西方》,指出&ldo;士夫之家,不但不欲学西人之学,而且不欲与西人相交&rdo;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蜜爱圈宠:总裁的小逃妻  数见红尘应识我  若这甜蜜外壳注定由你剥落  仙师至尊  暗黑植物  王者荣耀之狼王归来  带着财迷系统回八零[重生]  救赎  我的男友有病  潜墟一剑  雒帝  七十年代之系统带我奔小康  剑出寒山  爱的体温  盛宠蜜爱,腹黑总裁太温柔  英雄联盟之耀世征程  医院恐怖故事  娇妻在上:顾少轻点宠  我有一千张面孔  尸门鬼术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